在專利審查中,發明專利能否獲得授權,核心在于是否滿足 創造性 要求。根據《專利法》第二十二條,創造性需滿足三點:有區別、區別不易想到、技術效果優于或等同現有技術。結合專利審查的“三步法”及實際案例,以下提供技術交底的核心策略,幫助發明人提高授權率。咨詢請聯系凱東知識產權18925013972
一、明確發明創造的“非顯而易見性”
1. 找準區別點并向下細化
-
示例案例:全自動鉛筆機芯的改進
原技術問題:傳統全自動鉛筆結構復雜、成本高、無法模塊化生產。
發明點:通過標準化機芯設計(尖套部件+主體部件+儲芯部件)實現模塊化裝配。
細化策略:
-
將“模塊化”拆解為 具體結構特征(如鎖圈、夾片彈簧、鋼珠的配合方式);
-
描述每個部件的 創新連接方式(如阻尼彈簧套接在活動阻尼上的力學原理);
-
通過 層次化設計(如“儲芯管與連接部的配合”)體現技術深度。
關鍵點:區別點越具體、技術層次越深,越容易證明“非顯而易見性”。例如,若現有技術僅公開“模塊化設計”,但未涉及鎖圈與夾片的動態配合,則該細化特征可能成為授權核心。
2. 避免與現有技術問題重疊
-
反例:變速箱油封的改進
現有技術問題:外密封唇干摩擦導致損耗。
原交底方案:采用PTFE貼片減少摩擦。
風險:若現有技術(如對比文件JP S52142441U)已公開“PTFE材料用于密封”,則可能因技術問題重疊而被認為無創造性。
改進策略:
-
提出 新發現的技術問題(如“PTFE貼片硫化工藝導致合格率低”);
-
將發明點聚焦于 分體組合結構(外油封與內油封過盈配合),解決工藝不良問題。
二、技術效果需量化對比
1. 用數據證明“顯著進步”
-
案例:自動鉛筆的芯收納空間設計
發明點:顯示體移動至最后方時,芯收納空間長度為備用芯長度的2倍以上。
效果描述:
-
傳統設計:芯收納空間與芯長度相等 → 易導致芯排列卡阻;
-
本方案:空間長度≥2倍芯長度 → 芯插入成功率從60%提升至98%,折斷率下降90%。
審查邏輯:通過實驗數據對比,證明技術效果的“意料之外”。
2. 避免籠統描述
-
錯誤示例:
“本發明的油封壽命更長” → 缺乏量化依據,易被認定為可預期效果。 -
正確示例:
“PTFE貼片使唇口摩擦系數從0.8降至0.3,在無潤滑狀態下壽命從500小時延長至2000小時”(需附實驗報告)。
三、結構化撰寫技術交底書
1. 背景技術部分
-
目標:清晰指出現有技術缺陷,為發明創造提供邏輯起點。
-
技巧:
-
引用 具體對比文件(如CN 202293823U的護芯管回縮機構);
-
指出其未解決的 深層問題(如“人工裝配效率低”而非“結構復雜”)。
2. 發明內容部分
-
核心要素:
-
技術問題 → 技術方案 → 有益效果 三者需一一對應;
-
采用 分級描述(如權利要求1→模塊化機芯;從屬權利要求2→鎖圈與夾片彈簧的配合細節)。
3. 具體實施方式
-
要求:
-
提供 可驗證的技術細節(如材質參數、裝配公差);
-
對比 傳統方案與新方案的流程圖/結構圖(見圖1與圖2的芯收納空間設計差異)。
四、規避常見誤區
-
區別點屬于公知常識
-
若區別特征(如瓶身紋理的彎曲設計)已被用于其他領域(如水桶防滑紋),需證明其在當前技術領域中的 特殊適配性(如書寫工具握持的人體工學效果)。
-
“有限的實驗”可預期效果
-
例如,若現有技術提示“PTFE可減少摩擦”,則需進一步證明 特定結構(如分體式貼片)帶來的協同效果(如合格率從70%提升至95%)。
咨詢請聯系凱東知識產權18925013972


18925013972